个人信息泄露的例子,如何做好个人信息保密工作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研究显示,高达20%的网络用户曾经遭遇过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在如今这个移动互联网高度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护好个人信息安全非常重要,一起来了解个人信息泄露的例子,如何做好个人信息保密工作的相关知识。
生活中个人信息泄露的案例比较众多,甚至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大公司也发生过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圆通快递曾经有多达10亿条快递数据在暗网遭到泄露和售卖,包括寄件人、收件人的姓名,电话,地址等信息,部分数据经网友验证为真实有效的数据。
身份证、银行卡、支付交易平台的账号密码等是重要度和优先级都比较高的个人信息,大家切记不能轻易泄露给别人。如果需要相关资料的复印件,可以在资料复印件上添加“本复印件仅用于做xxx,如有他用一律无效”的相关字样用来保护个人信息。对于各种过期账单收据发票等上面的个人信息都要及时进行清理以免泄露。手机和电脑中也可以安装必要的安全查杀软件用来保护系统内的信息安全。
以上就是给大家分享的个人信息泄露的例子以及个人信息保密工作。
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
个人信息被盗或泄露,通常有两种可能性最为常见。首先分析观察个人被盗的信息有否被用于恶意传播甚至被用作挑拨、鼓动、煽动群体性攻击行为。如无,则可能因个人保密习惯不佳或大意造成,立即做好善后工作即可。如修改密码,报警留底以作为他日免责证明。如有,问题可大可小。相信所有自小便有使用计算机及手机习惯的人,哪怕不是从事it工作的都知道,个人信息资料包括的聊天记录以及网络金融消费汇钱等都会产生数据库,而数据库是有权限的。最高级别权限可以把个人资料及日常行为习惯作全透明观察,但普通员工不具备此权限,充其量就是有俗称“大数据”的用户记录痕迹权限。而通常网警会告诉你,个人资料泄漏被盗,是可以立即判断出属于在后台用权限直接提取个人资料及数据还是在前台(从用户端进入数据库,如破密码)被黑客攻击或入侵导致。通常从前台用户端破解密码进入的,会留下各种攻击痕迹,不管对方是用什么伪装地区的ip操作,攻击痕迹是一定会留下的,只是追回去常显示为虚拟ip。同时,目前各类平台及软件对于前台用户端攻击的防范预警已经去到几乎极致的级别,就算某用户的密码真被破了,所关联的手机及邮件会立即发出预警,例如告知有异地多次尝试破解密码行为,或过多错误输入密码等实时通知。而且软件或平台公司也会因为接收到网络攻击而“全军戒备”,就算捉不到黑客也能立即通知用户被攻击,以减少损失。所以,从前台用户端进入破解密码或盗取了个人资料的,一定有痕迹记录,证明是黑客攻击导致资料泄密。但如果是从后台管理端的入口被直接用权限提取了个人资料及数据的,是不会有任何通知预警告诉用户的,同时也会留下哪个管理员或管理级别的人登陆到数据库并操作过什么,全部会有记录。有一种情况是属于后台管理端数据库入口被攻击并成功登陆盗取了资料的,但这种情况不可能是针对个人的,而是针对要拿走整个平台或软件的数据库,所以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和非常高级别的水平,连美国俄罗斯甚至国际最顶尖的黑客团队都很难做到,而且会产生严重的外交问题,更不会出现因要拿个别人的资料而攻击整个系统或平台,除非你全世界最重要的人。所以,一旦确定了是属于后台使用权限被提取了个人资料及数据并大量恶意扭曲传播攻击的,可以立即法律问责平台及软件服务商,对方有可能会给出两个答复:1.内部员工私人行为,会严肃处理并公开处理结果,让其难以在行业内生存,同时移交公安机关以盗取个人资料及涉及危害公众信息安全问责,更严重者会被雇佣公司追究法律责任,以盗取及散播商业机密的经济犯罪问责。2.上级机关要求配合调查,需要使用权限提取用户个人数据并移交。如果答复是这个,建议受害人必须严肃追究到底,什么部门提取的,以什么理由,有否公文出示要求服务商配合这种严肃的公开公民个人资料的侵权行为。这里的公文特指属于执法部门行动调查的权力允许证明,非指某些机构的内部执行文件。因为这里牵涉到几方面的问题与行政机构的分工界定,公安机关一般为执法机构,并无立法及违法权,检察院属于界定事件的违法与否的公正机构,法院属于判决机构。通常任何违法嫌疑人或事件,都是先由公安机关根据法律的条例设定,对嫌疑人进行合法合理的证据搜索及询问或查证,确认够资料起诉后,移交检察院界定是否执行任务,最后由法院裁定是否有罪。而面对普通公民(不管是富豪还是明星又或者是普通人,没在体制内任官职的,都被界定为普通公民。)的被假定有罪是非常严肃的事情,而需要对其展开调查,更是有严格的规范制度的。除去普通的询问、调查、跟踪、观察可作为合理调查方式外,一但牵涉到调取个人资料及私隐信息等法律约束调查取证行为时,都是属于需要上级批准并成文批准的严重备案案件。这同时也是保护公民受到公平公正公开被对待与管理的最基本的法律保障,以防因私人结怨或商业利益驱使下,执法者或机构成了被利用的打击工具。所以,不管是哪个部门要求调用公民私隐信息,必定要向服务供应商出示执行公文,并让服务商留底,以防公民因遭受损失或伤害时追责,服务商可以出示此文件复印件明晰责任。如果服务商能向用户出示有此公文,事情比较好办,直接找相关部门问清问题,必要时追究责任。但如果服务商不能提供此文件,可以直接以泄漏个人私隐及商业机密以及危害国家安全(任何人的个人信息只要是属于国土内产生交互的,必定是属于与国家、地区、领域相关的东西,加上如果所在行业或工作属性有与国家体制内工作相关的,内容外泄绝对会造成不仅仅是个人的损失或伤害。现在在软件上聊工作聊政策聊方案的比比皆是)罪报警。在服务商承担应有责任后,服务商可以选择是否追查及追究口头责令其提交用户个人数据的个人或机构,属于三方责任关系。如果个人信息泄漏不断持续,而且是配合着大量的虚假扭曲故事传播并导致受害人遭受名誉、经济、职业、精神损失等,问题可能比较严重。常见的是掌权阶层对普通公民的约束及防范调查,更有例子是盗取行业或职业机密甚至专利或独有知识的行为。如是此类半黑半白的因素,更要追究到底,给其他百姓树一个好榜样,也给正直没问题的官员、执法者一个公道一个威信,老鼠屎通常只有几颗但却能坏掉一锅粥。从自己做起,坚持原则,坚持维护法纪,坚持扫黑除恶,还社会一个风清气朗的环境。
当前时代,信息泄露有多恐怖!
恶意程序、各类钓鱼和欺诈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时黑客攻击和大规模的个人信息技术窃取频发,与各种网络攻击大幅增长相伴的,是大量网民个人信息的被技术性窃取与财产损失的不断增加。目前信息安全“黑洞门"已经到触目惊心的地步,网站攻击与技术窃取正在向批量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用户隐私和权益遭到侵害,特别是一些重要数据甚至流向他国,不仅是个人和企业,信息安全威胁已经上升至国家安全层面。
其中有两个真实案例:“琼女郎”俞小凡被骗800万元。俞小凡2013年12月18日接到诈骗电话,对方自称是“上海公安”,指控俞小凡涉及诈欺案件,必须监管其账户存款,要她将存款转到指定账户,俞小凡立刻乖乖照做。透过网络转账总共汇款6次,金额高达800万元人民币唯遭遇电信诈骗,被犯罪嫌疑人骗走人民币21万余元。汤唯事后已向松江警方报案,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松江公安确实接到汤唯自称“被电信诈骗21万余元”的电话报案,并介入调查。
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以下危害:
一.垃圾短信源源不断
二.骚扰电话接二连三
三.垃圾邮件铺天盖地
四.冒名办卡透支欠款
五.案件事故从天而降
六.冒充他人要求转帐
七.帐户钱款不翼而飞
八.个人名誉无端受损
身份信息被窃取会被人利用,被人拿去作各种会员卡登记,然后被二次卖出,从而更广泛泄露;身份证绑定的账户有可能会遭受损失,某些审核不需要身份证传真件就可开通的金融应用中被人冒用,然后被用于非法借贷;非法分子可以会利用身份证号码、姓名、银行卡号、预留手机收到的验证码在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上注册并开通银行卡的快捷支付来套钱。比如有人利用身份证号上的信息进行诈骗或者敲诈的行为。伪造身份证去银行开户,然后再进行虚假信息诈骗,让受害人把钱汇到这个账户。
个人信息泄露的泄露案例
自2011年国内最大的IT技术社区CSDN曝出泄密事件以后,网站被拖库和撞库事件不断发生。2014年,撞库攻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期。2014年,包括无秘(原秘密)、大众点评网、搜狐、安智网、汽车之家、搜狗、印象笔记等多家国内知名网站都遭到了撞库攻击,导致大量用户的个人信息泄漏。
从12306信息泄露、携程信息泄露,到近期江苏省公安厅曝出海康威视监控设备安全隐患事件……种种迹象表明,对于正在大力发展信息经济与互联网经济的中国,网络信息安全保护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案例1:“琼女郎”俞小凡被骗800万元。俞小凡去年12月18日接到诈骗电话,对方自称是“上海公安”,指控俞小凡涉及诈欺案件,必须监管其账户存款,要她将存款转到指定账户,俞小凡立刻乖乖照做。透过网络转账总共汇款6次,金额高达800万元人民币。
案例2:汤唯遭遇电信诈骗,被犯罪嫌疑人骗走人民币21万余元。汤唯事后已向松江警方报案,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松江公安确实接到汤唯自称“被电信诈骗21万余元”的电话报案,并介入调查。
近几年网络隐私泄露的经典案例都有哪些?
例如:2017年3月22日,国内知名漏洞报告平台乌云网公布了“携程安全支付日历导致用户银行卡信息泄露”的相关信息。漏洞发现者指出,携程将用于处理用户支付的服务接口开启了调试功能,使所有向银行验证持卡所有者接口传输的数据包均直接保存在本地服务器。
而该信息加密级别并不够高,可以被骇客轻易获取。泄露的信息包括用户的:持卡人姓名、身份证、所持银行卡类别、卡号、CVV码以及用于支付的6位密码。
相关信息
个人信息主要包括以下类别:
1.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Email地址及家庭住址等在内的个人基本信息,有时甚至会包括婚姻、信仰、职业、工作单位、收入、病历、生育等相对隐私的个人基本信息。
2.设备信息。主要是指所使用的各种计算机终端设备(包括移动和固定终端)的基本信息,如位置信息、Wifi列表信息、Mac地址、CPU信息、内存信息、SD卡信息、操作系统版本等。
3.账户信息。主要包括网银账号、第三方支付账号,社交账号和重要邮箱账号等。
0条大神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