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芯片间谍_彭博中国芯片黑客

hacker|
116

彭博和澎湃有区别吗

答:有区别,两者没有关系。

①彭博是全球商业、金融信息和财经资讯的领先提供商,由迈克尔·布隆伯格,又译作迈克尔·彭博于1981年创立,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拥有19,000余名员工,业务遍及全球185个国家与地区。

②澎湃新闻,总部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知上海市,是一家中国新闻门户网站,也是《东方早报》的一项新媒体计划。多发表该网站记者撰写的原创新闻文章,并为其他网站所转载。

多家大学攻关,清北复武突破芯片关键技术,成果“井喷式”涌现

美国时间2018年7月6日0:01,特朗普政府正式作出决议,对来自中国价值34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

与此同时, 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也在北京时间2018年7月6日12:01,做出了相同的举措, 对价值340亿美元的美国产品加征25%的关税。

在时间上,两者分毫不差。

隔着十二个时区的国家同时做出一模一样的举措,这并不是其中某一方会未卜先知,而是意味着双方旷日持久地谈判在这一刻彻底失败。

在太平洋的两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然打响。

虽然整场战斗双方没有调动一兵一卒,但是它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2018年,中美贸易额高达6000亿美元,是前苏联末期的60余倍。

可以说,这场战斗是人类 历史 上体量最为庞大的“经济纠纷”。

贸易战从来不是为了消灭对手,而是为了进一步压缩对手的生存空间,使其妥协。

而在现代 社会 ,最能有效压缩对方生存空间的,莫过于 科技 产业。

因此, 从2018年开始,美国就逐渐就芯片问题对中国企业进行全方位打压。

芯片对于我国发展极其重要,早在2015年,芯片进口就已经成为了我国消耗外汇储备最大的项目。

直至2020年,我国芯片进口额已经高达3000亿美元。

小到手机电脑 游戏 机,大到 汽车 机床,现代 社会 的几乎任何制造行业,都对芯片有着旺盛的需求。

芯片供应不仅仅关系到我国成百上千的企业 ,也是高 科技 产品和互联网企业乃至未来5G发展当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纵观全球,能够做到高端芯片的企业就那么几家:韩国的三星、荷兰的asml,美国的英特尔等等。

在贸易战打响后,美国政府对其下达了禁令,限制其对华出售。

这一系列的芯片封锁对我国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对于普通人而言,我们会发现不少品牌的手机都陷入了缺货状态。

而 对于一些对芯片有着较高需求的企业而言,他们所面临的很可能是停工停产。

不夸张地说,美国的这一记重拳,打中了命门。

那么,国产芯片能不能替代进口,满足国内企业的需求呢?答案是很难。

与其他产业相比,芯片工艺有着极高的门槛。

它的投入非常高,周期漫长,是需要漫长的技术积累的,往往钱砸进去,连个水花都看不见。

国产企业并不是不能制造芯片,准确地来说,最核心的问题在于芯片技术还比较落后,不足以满足高精尖需求。

纵观世界各大芯片制造商, 每一个都是经过十几年、甚至数十年的积累才成长起来的。

再加上专利封锁的影响,国内芯片企业与国际大厂相比,很可能就是差了十年二十年的差距,想要在短时间内拥有最为先进的技术,几乎不可能实现。

芯片制造一般有四道工序:设计、制造、封装、测试。

其中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就是设计和制造,在芯片设计上,我国还是有着一定的底子在的。

比如我们都知道的 华为海思、阿里达摩院,其核心研究方向都是专攻芯片设计 。

2019年,阿里达摩院所推出的AI芯片含光800,在国际上也受到了颇多关注,称得上是同类型产品当中的佼佼者。

但是,芯片的制作光有设计技术也是不够的,更为关键的是制作环节。

芯片在制造上需要各种高端设备,这是我国目前所不具备的。

高端芯片的制造需要光刻机, 想要制造出高端芯片往往只有两个途径 :要么卖光刻机自己做,要么委托代工厂进行制作。

然而,贸易战过后,这两条路都走不通。

在此之前,世界上最大的光刻机制造商是荷兰阿斯麦。

此前,中芯国际曾经向荷兰阿斯麦公司,以12亿美元的价格采购了一批EUV光刻机。

但是 受贸易战的影响,这批光刻机也迟迟未能交付。

而至于代工生产方面,则更为困难。

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制作厂商是我国台湾省的台积电,其产能长期占据了全球芯片市场一半左右。

但此时的台积电也是美国重点“关照”对象,即便有心,也很难在关键时候为国内提供供给。

想要打破美国的封锁,我们还是只能依靠自己。

从2018年开始,我国各重点大学便开始了艰苦的攻关行动,研究重点放在了光刻机相关技术之上。

在国家的全力支持下,一批批项目上马 ,能否冲出重围,全靠此一搏。

西方国家的封锁对于我国而言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机遇。

断供之前,中国企业的思维通常都是“造不如买、买不如租”。

技术迭代失去了动力,国家底子又薄,只能依靠少部分科研机构靠着逆向工程勉强前进。

在这一时期,国内市场虽然表面上繁荣,网络电商、传媒、大数据、云计算,年产值高达十几万亿美元。

但如果抽掉芯片产业这层地基,再高的摩天大楼都要垮塌。

这次封锁意味着我国企业将不得不使用国产芯片,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它也为国产芯片制造厂商让出了市场。

如果我们能够在这个窗口期做到“自给自足”,那么 中国将补齐自身的最后一块短板,彻底摆脱美国人的限制。

为此,国内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主的多家大学吹响了反攻的号角。

这场攻坚一直持续了几年时间,从2021年开始,各所大学突破关键技术,科研成就呈井喷式爆发。

2021年2月,清华大学任天令教授团队也首次实现了亚一纳米栅极长度的晶体管。

再加上2020年12月,复旦大学周鹏教授团队在3纳米芯片上的成就相结合,两者已经达到目前最小芯片的阈值。

从技术的角度上来说,很有可能已经达到了相关技术的上限。

在光刻机技术上,清华大学的唐传祥教授,也在“稳态微聚束”的新型粒子加速光源取得了突破。

10月,路新春教授在芯片上有了重大突破, 国内首台12英寸超精密晶圆减薄机正式落地,并运到中国的一家集成电路制造公司。

要知道,国内的晶圆减薄机一直依赖进口,而我们研制的设备主要应用于3D 、IC制造、先进封装等芯片制造生产线,直接打破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封锁。

而在芯片技术上,我国也率先实现了金刚石芯片的研发。

2021年1月, 哈尔滨工程大学的韩杰才团队,率先在金刚石芯片上取得了突破。

韩杰才团队所研制的金刚石芯片在性能上远超过当前主流的硅基芯片,为我国芯片产业打开了一道新的大门。

几乎在同一时间,北京大学彭练矛团队在以石墨烯为基础的碳基领域取得突破,在实验室制造出了栅长为5纳米工艺的碳晶体管,综合性能远超目前市场之上流行的硅基芯片十几倍。

这也就是说,我国不单单不再依靠外国技术,甚至有可能直接引领下一次芯片革命。

研究室之外,相关产业的布局也早早地展开

2021年,我国在上海,合肥,杭州投产芯片制造园区, 总投资额高达几千亿。

虽然目前产业园区的刚刚投入,尚未完全落成,但是相信在未来,我们会收获一个不错的结果。

随着一项项技术的突破,一个个项目得到实施,国际上,越来越多的芯片厂家开始坐不住了。

原本世界上能够搞芯片制作的玩家就这么几位,各自有着稳定的分工,中国也没有意向进行全产业链的研发。

但是现在, 随着美国人的横插一脚,一切都变了。

贸易战是美国政府的事情,事实上,绝大多数芯片厂商是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的。

毕竟谁也不愿意丢失中国这么一个几千亿美元的大市场,他们巴不得坐在产业链的最上游吃一辈子老本。

但是,不想参与不代表可以不参与。

在美国人的裹挟下,几乎所有的厂商都对中国实施了禁令,不再销售。

对于这些厂商而言,这个打击是十分巨大的。

2021年,由于美国贸易战外加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芯片市场遭遇重创,各大厂商的日子都不好过,股价均出现大幅度下跌。

在外部波涛汹涌下, 唯独中国市场一片欣欣向荣,大有自力更生的前景。

摆在眼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继续跟着美国政府一条路走到黑,要么及时止损,恢复与中国交易。

2021年年底,阿斯麦公司就对外公开表态,宣布不再坚持美国人所设立的禁运原则,中国可以购买公司的任意产品。

根据次年阿斯麦公司所公布的第一季度财报上来看,在2022年的前三个月,阿斯麦共计对中国出售23台DUV光刻机,中国再次成为阿斯麦最大买家。

值得一提的是,阿斯麦公司 历史 上对中国出口的DUV光刻机一共才有50多台,仅仅今年便占据了一半,供货量大幅度提高。

事实上,西方国家并非没有人意识到这个结果。

例如比尔盖茨在2020年接受彭博社采访时,曾经表示反对美国政府的禁运政策。

他认为,限制对中国的芯片出口没有丝毫好处。

如果美国政府坚持这样做,那就是在逼迫中国自行进行研发,最终实现自给自足。

现在看来,盖茨的这番话,居然真的实现了。

纵观整场贸易战,美国人的芯片封锁虽然在短时间内对我国造成了伤害,但最终,伤害最深的还是美国自己。

首先, 美国政府这一举动进一步降低了自身的权威, 使得世界各国更加真切地看见了美国政府的嘴脸。

其次,芯片产业的大幅度衰弱并不仅仅影响中国一家,更关系到整个世界市场。

根据2022年6月12日美国《国家利益》杂志所发表的文章来看,由芯片减产导致的电子产品的短缺进一步刺激了美国的通胀率,目前已经达到了40年来的最高值。

芯片的短缺还直接使得美国 汽车 行业大幅度减产 ,仅仅一年时间,美国 汽车 价格就平均出现了40%的涨幅,引发了各行各业的恐慌。

从结果上来看,美国政府的这一套芯片禁运,甚至没做到伤敌八百,就先行自损一千。

对于这样的情况,或许美国人应该及时止损不再继续。

但令人遗憾的是,截止到2022年7月,美国政府仍然没有收手的打算。

根据美媒报道,美国商务部正在制定新的方案,试图禁止14nm以下的所有芯片出口中国,继续扩大禁运范围。

直到这个时候, 美国商务部仍然认为: “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推进美国的目标,即阻止中国向更先进的半导体制造工艺迈进,以保障美国的竞争力和国家安全。”

美国政府或许仍拥有着世界上最强的影响力,最为尖端的 科技 水平。

但是,在国产芯片蓬勃发展的大趋势背景下,他们这一次要真的失算了。

中国能够把盾构机卖回到欧洲老家,有一天也能够把芯片卖回北美老家,相信那一天不会到来的太晚。

参考资料:

1.《美媒:拜登的对华电脑芯片战争伤害美国人》.环球时报.

2.

超200万片!传华为抢在禁令生效前囤足明年5G芯片用量……

国际电子商情从外媒获悉,有消息人士透露,在美国政府祭出制裁措施生效之前,华为就已经要求供应商提高产量,大量储备至关重要的5G基站芯片,以确保至少到2021年,中国运营商投资部署5G技术仍有芯片可用。上个月,在禁令生效之前,在华为的要求下,供应商最终发货了5G基站芯片...

据彭博社报道,有消息人士透露,在美国政府祭出制裁措施生效之前,华为就已经要求供应商提高产量,大量储备至关重要的5G基站芯片,以确保至少到2021年,中国运营商投资部署5G技术仍有芯片可用。

知情人士称,台积电从2019年底开始提高7nm天罡芯片的产量。就在上个月,美国禁令生效前夕,台积电在华为的要求下最终发货了200多万片。单是如此庞大的订单规模,一度让台积电的高管们怀疑自己是否低估了全球需求。

2019年1月,华为在北京举办了华为5G发布会上公布首款天罡芯片,据了解,天罡芯片片的尺寸缩小55%,重量减小23%,支持超宽频谱,可以支持200兆频宽,可以让全球90%的站点在不改造市电的情况下实现5G。

据了解,华为天罡芯片是业内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拥有超高集成度和超强运算能力,较以往芯片性能增强约2.5倍。单芯片可控制业内最高64路通道,支持200M运营商频谱带宽,一部到位满足未来网络部署需求。

事实证明,华为旗下海思自行设计的天罡芯片,对于维持5G业务至关重要。在“华为禁令”生效之前,华为的天罡芯片供货来源完全仰赖台积电生产,但在禁令生效之前的几个月里悄悄进行了一波超大规模芯片储备行动已经使其具备在一定时间内继续供应中国三大运营商。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在投资部署5G网络。中国电信的一位发言人表示,公司会就华为遭到限制的影响进行沟通,但拒绝就有关芯片供应的话题发表评论。其余两家运营商均未就此事发表置评。

华为未就此事公开置评。

“美国政府对治外法权的主张,加大了华为保持关键零部件供应的难度。”Gavekal Dragonomics的分析师Dan Wang说。 2012年,华为只有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中国,而去年达到三分之二。 “由于美国的压力及其对快速成长的中国市场的强大影响力,华为更加依赖国内销售。”

知情人士透露,华为告知中国运营商,尽管美国已发布禁令,但其零部件库存完全有能力在2021年及以后支撑基站建设。该公司至少从去年年底就已经开始交付未使用美国技术的5G基站。

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库存能用多久。轮值董事长郭平上个月表示,公司通信设备业务有充足的库存。但华为在为智能手机芯片供应寻找解决方案。昨(22)日晚间,最后一款采用麒麟芯片的绝版手机——华为Mate 40系列手机正式发布。但华为方面也证实,由于美国政府第三轮禁令的冲击,华为不得不重新考虑产品策略。

不过,知情人士指出,即使华为目前储存的芯片已经足够供应中国客户,但由于禁令,外部采购芯片仍受约束,采用本土或非美芯片替代也可能在性能方面有所牺牲“(且)采用不够成熟的本地替代产品可能会影响耗电率等”。目前,5G基站的功耗是标准4G基站的四倍左右,为了弥补替代部件可能带来的耗电问题,华为承诺就额外的电费向运营商提供补偿。

尽管美国极力打压华为发展,在外媒在今年4月的报道指出,今年今年已经赢得了国有运营商的5G订单的一半以上,获得了数十亿美元的合同。

另据工信部近日发布数据显示,自5G技术商用以来,截止九月底,全国5G基站共开通69万个,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已经实现了5G网络城区连片覆盖,我国以5G为首的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将持续增大。目前,中国运营商尚未宣布2021年的基站采购计划,但工信部方面表示,5G网络建设将在未来三年内继续进行。

美国限制向中国出售什么技术

美国上月宣布全面限制向中国出售半导体和芯片制造设备,标志着拜登政府对其主要地缘政治对手的态度发生了一步变化。这不仅是对北京的挑战,也向盟友提出了棘手的问题——并让华盛顿陷入两难境地,不知道它愿意在多大程度上迫使他们遵守。

美媒彭博社称, 拜登政府对中国的芯片出口限制,正在引发美国与盟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尤其是与日本和荷兰。美国辩称,严格控制是一个安全问题。一些外国官员表示,美国的行为“就像一个恶霸”。

在日本,政府官员对美国认为国家主权可以如此轻易地被无视感到震惊。东京电子和阿斯麦在中国的业务涉及数十亿美元的收入。

一位日本官员称,“这一揽子计划充满了单边措施,其中有一个非常重大的假设,即合作伙伴将追随美国的脚步” ;这些控制措施包括对合作伙伴的隐含威胁: “如果他们认为这一点足够重要,美国愿意采取域外行动。”

今年早些时候,华盛顿几乎让盟国同意了一项协议,但荷兰和日本官员只能退出。自那以来,日本和荷兰一直在抵制美国,并试图说服其它国家不要屈服。阿斯麦和东京电子正在游说他们的政府坚定立场。

美国官员一再表示,如果合作伙伴不加入,出口管制规定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失去效力。但迫使各国政府遵守或面临潜在惩罚,可能会疏远欧洲和亚洲的摇摆国家,这些国家不太愿意与北京对抗。

一位教授表示,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对于韩国、印度和新加坡等试图平衡美国和中国的国家而言,生活正变得更加艰难,“陷入这场交火的国家很难摆脱困境。”。

英特尔芯片总设计师宣布离职!他曾为竞争对手打下近三成CPU市场

撰文 | 机器之能

“ 吉姆 · 凯勒(Jim Keller)是一个摇滚明星,英特尔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建筑师,” Moor Insights and Strategy的总裁和首席分析师帕特里克·穆尔黑德向媒体说道。

机器之心6月12日消息,英特尔宣布负责硅工程部门(Silicon Engineering Group)的高级副总裁吉姆 · 凯勒因为个人原因辞职,辞呈立即生效。不过,吉姆 · 凯勒将继续出任公司顾问六个月时间,以协助工作交接。

吉姆 · 凯勒是英特尔新架构的策划者之一,在宣布辞职之前,他已在英特尔工作了两年,提出了 3D 堆叠芯片等创新方法。英特尔表示,此后他还将留任顾问六个月以进行工作交接。随着凯勒的离开,英特尔也进行了一系列组织架构调整:

尽管吉姆 · 凯勒在计算机行业之外鲜为人知,但他无疑是芯片领域的超级明星。

他的设计帮助AMD从一个失败者变成了一个受人尊敬的竞争者;特斯拉 汽车 能识别红灯和停车标志,那也归功于他的设计。从iPhone到谷歌云服务器,再到Xbox 游戏 机,所有芯片里都潜藏着他的核心工作。

一 所到之处皆留下「大作」

作为半导体业界的传奇人物,在吉姆 · 凯勒近40年的职业生涯里,从业经历颇为丰富,虽然跳槽频繁,但所到之处均留下了痕迹——在英特尔、特斯拉、AMD、苹果和Alpha等公司就职期间留下了不少经典之作,是的,你所知道的「翻身」故事有不少都是出自他之手。

第一款以500 MHz运行的芯片,其内存缓存达到1 GHz,这是当时闻所未闻的速度。Alpha还率先推出乱序运行软件指令,以提高性能。

吉姆 · 凯勒与AMD的渊源最为深厚,在两次为 AMD 效力的经历中,他曾先后主导了 AMD Opteron(K7和K8 X86-64架构)和 Zen 架构,无论是主流的Ryzen还是发烧的Ryzen ThreadRipper都让人惊喜万分。

而在服务器、数据中心领域,AMD曾经凭借Opteron在服务器领域拿到过27%的市场份额,风光一时无两。

Opteron是最早的64位处理器之一,可安装在服务器中,并开创了一种称为HyperTransport的数据通信标准,该标准至今仍在云计算中广泛使用.

凯勒致力于提高图形能力。为最初的iPad和iPhone 4供电的芯片启用了Apple的第一个高分辨率“视网膜”显示器。

特斯拉表示其首个内部人工智能 该芯片旨在实现自动驾驶,其性能是其替换的Nvidia芯片的20倍。

低功耗芯片是Intel 最早受到凯勒影响的设计之一,旨在运行小型便携式设备,但可以扩展到PC。

二 加入英特尔:「被他深深的挣扎所吸引」

三 每一次转身,都卡在节点

在加入英特尔之前,吉姆 · 凯勒已经活成了一个传奇。AMD二十多年来几次挑战英特尔,还有苹果A系列的一炮而红,都与其有密切的关系。

吉姆 · 凯勒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曾在DEC工作, 并涉足了Alpha处理器项目的设计。这段经历让他对Alpha处理器获得了深入了了解,并为后面的经历埋下了伏笔。

在DEC被收购之后,公司大批人才出走,当时求贤若渴的AMD CEO Jerry Sanders 立即招募了大量 Alpha 项目的资深工程师,其中包括吉姆 · 凯勒。进入AMD后,凯勒参与了K7处理器的设计,并成为后来K8的主架构师,由于这开启了AMD对Intel的大反击,因此这对吉姆 · 凯勒的职业生涯是一个重要加成。

K7综合性能超越同频的奔腾III(代号Katamai),让所有的用户为之震惊。吉姆 · 凯勒 还主导了将战火推向最高潮的K8架构核心研发,但在第二年,他离开AMD。在不少人看来,凯勒的突然离开似乎有些“虎头蛇尾”,但是,AMD首席技术官Fred Weber有不同看法。

“我不认为,他没有完成任务(就走了),他肯定完成了。”“他更像是一个项目的前沿人物。好消息是,他的前线做了这么多工作,设定了这么好的方向。”

对于一名这位工程师中的工程师来说,解决清楚有趣的问题永远排在第一,“工程师喜欢工作,不想再胡扯了。”他说。在他旅程的下一站,很重要的一个节点换做了苹果。

苹果A系列处理器之所有能够获得今天的市场地位和表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2008年收购了PA-Semi。这家公司是由Daniel W. Dobberpuhl在2003年创立,专注于高端个人电脑和服务器的芯片,而且他们都曾效力于DEC。

Daniel W. Dobberpuhl在半导体领域的地位是吉姆·凯勒目前难以企及的。不过,在加入PA-Semi工作的几年里,吉姆·凯勒在老板的领导下,继续积累了低功耗RISC处理器的设计经验。直到2008年,苹果将PA-Semi收归囊中。

对于凯勒来说,苹果的吸引力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向世界上最坚韧、最成功的CEO史蒂夫·乔布斯学习;二是新兴智能手机带来的挑战和乐趣。

在此之前,iPhone的前三个版本都使用了三星芯片,凯勒加入后,成立了苹果自己的芯片团队。从iPhone 4开始,苹果采用了凯勒设计的芯片。他对苹果A6和A7影响最大(这两款芯片用在了iPhone 5和5s上)。设计速度不仅比竞争对手快,还对芯片进行了优化,图形处理更加流畅,让竞争对手相形见绌。另外,芯片还加速了iPhone的语音处理,为Siri提供了支持。

凯勒还吸收了乔布斯的一句格言,这句话也在其后续辉煌中,产生共振:“一旦你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事情,这就是你应该做的所有事情。”

随后,看到新问题和机会的凯勒再度回到正处水深火热的AMD。凯勒给AMD带来的市场优势此时已经黯然褪去,英特尔又再度居上。他知道原因在哪里:

AMD芯片设计错综复杂,难以改进,而优秀的工程师又会花很长时间优化旧芯片的设计。这个时候需要的不是优化,而是借助新技术,从零开始。

芯片本质上就像在搭乐高:用更小,单独制造的硅块组装成更大,更复杂的芯片。凯勒意识到,他可以通过将几个小芯片组合在一起,为高计算强度的活动制造出新的芯片,比如深度学习。这样的设计比单个集成芯片更便宜,但仍然很强大,而且,模块化设置能够实现在不产生太多热量的情况下,增加计算能力。这些小芯片还可以在更大配置中工作,满足云计算数据中心的需求。

“他有那种疯狂的专注力。” 这是同事对他的评价。他设计的首批芯片被称为Ryzen系列,直到2017年才上市。价格低于英特尔,但在某些情况下,性能却超过英特尔,引发市场轰动。到2019年,仍然采用凯勒设计的第三代Ryzen芯片几乎在所有方面都击败了曾经的对手。

写到这里,典型的故事结尾又发生了:在Ryzen上市之前,大神早已转身离开。

四 遇上马斯克,迷上制造

“他是我们行业的阿甘,”AMD前首席技术官Fred Weber曾评价道,“他总是置身于有趣的事物之中,并做出改变。”

回到老东家创造奇迹后,大神又转会到特斯拉。还记得马斯克在2016年股东大会上大谈工厂自动化吗?当时,他也谈到了片上系统(Soc),主要原因就是2016年1月,凯勒加入了特斯拉。

马斯克想要制造自动驾驶 汽车 ,但是,英特尔和英伟达的产品都不足以让这位天才工程师满意。而在加入特斯拉之前,凯勒已经真正将 汽车 视为计算机领域的挑战。在工作面试过程中,凯勒说服马斯克,自己可以设计一种专利芯片,运行速度比对手快10倍。

一旦了解特斯拉软件的运行方式,凯勒发现,可以忽略或者最小化英伟达芯片中那些与特斯拉软件不太相关的组件。2019年,凯勒设计的芯片开始被纳入Model 3系列和其他车型,公司业绩也增长了20倍。

不过,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凯勒还在芯片设计上增加了一项功能:Model 3在遇到红灯和停车标志时,会自动停车。

凯勒被特斯拉的制造业务迷住了。通过观看 汽车 组装过程,他发现,虽然许多部件需要使用5年或10年,但是,芯片需要频繁更新,每两三年更新一次。于是,他说服特斯拉重新设计计算机组件与 汽车 其余部分连接方式,方便公司更容易更换芯片板。

五 转身之后

就在凯勒从英特尔离职的前一天,英特尔发布了新的 Lakefield 混合处理器,其中包括他参与设计的低功耗Tremont处理器,对于凯勒来说,他已经完成了现阶段在英特尔的任务。

或许,和过去每次转身一样,等不及看着自己的工作结出市场硕果,在完成最为开创性新的工作之后,又去寻求下一个激动人心的问题和解决之道。

鉴于吉姆 · 凯勒和前雇主 AMD 的「深情厚谊」以及后者近几年突飞猛进的发展,很多人猜测他「可能重回 AMD」,可谓「Once an AMD forever an AMD」。

也有人猜测,他可能重回苹果。因为前段时间彭博社报道称,苹果可能会在今年 WWDC 2020 上宣布自家 Mac 产品将会从英特尔处理器转向 ARM 处理器。真是一个巧合的时间点。

对于当下风云变化莫测的芯片市场来说,这位重量级人物的“恢复单身”势必会引发新的人才争夺,不知道这一次是否会出现中国大厂的身影?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