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基础课程_计算机黑客网络在线教育

hacker|
179

学习网络安全需要哪些基础知识?

一些典型的网络安全问题,可以来梳理一下:

IP安全:主要的攻击方式有被动攻击的网络窃听,主动攻击的IP欺骗(报文伪造、篡改)和路由攻击(中间人攻击);

2. DNS安全:这个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修改DNS的映射表,误导用户的访问流量;

3. DoS攻击:单一攻击源发起的拒绝服务攻击,主要是占用网络资源,强迫目标崩溃,现在更为流行的其实是DDoS,多个攻击源发起的分布式拒绝攻击;

《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  是三本关于计算机基础的书籍,强烈推荐给你,看完之后可以对计算机的东西有个初步的了解。

拓展资料:

1、上网前可以做那些事情来确保上网安全?

首先,你需要安装个人防火墙,利用隐私控制特性,你可以选择哪些信息需要保密,而不会不慎把这些信息发送到不安全的网站。这样,还可以防止网站服务器在你不察觉的情况下跟踪你的电子邮件地址和其他个人信息。其次,请及时安装系统和其它软件的补丁和更新。基本上越早更新,风险越小。防火墙的数据也要记得及时更新。

2、如何防止黑客攻击?

首先,使用个人防火墙防病毒程序以防黑客攻击和检查黑客程序(一个连接外部服务器并将你的信息传递出去的软件)。个人防火墙能够保护你的计算机和个人数据免受黑客入侵,防止应用程序自动连接到网站并向网站发送信息。

其次,在不需要文件和打印共享时,关闭这些功能。文件和打印共享有时是非常有用的功能,但是这个特性也会将你的计算机暴露给寻找安全漏洞的黑客。一旦进入你的计算机,黑客就能够窃取你的个人信息。

3、如何防止电脑中毒?

首先,不要打开来自陌生人的电子邮件附件或打开及时通讯软件传来的文件。这些文件可能包含一个特洛伊木马程序,该程序使得黑客能够访问你的文档,甚至控制你的外设,你还应当安装一个防病毒程序保护你免受病毒、特洛伊木马程序和蠕虫侵害。

4、浏览网页时时如何确保信息安全?

采用匿名方式浏览,你在登录网站时会产生一种叫cookie(即临时文件,可以保存你浏览网页的痕迹)的信息存储器,许多网站会利用cookie跟踪你在互联网上的活动。

你可以在使用浏览器的时候在参数选项中选择关闭计算机接收cookie的选项。(打开 IE浏览器,点击 “工具”—“Internet选项”, 在打开的选项中,选择“隐私”,保持“Cookies”该复选框为未选中状态,点击按钮"确定")

5、网上购物时如何确保你的信息安全?

网上购物时,确定你采用的是安全的连接方式。你可以通过查看浏览器窗口角上的闭锁图标是否关闭来确定一个连接是否安全。在进行任何的交易或发送信息之前阅读网站的隐私保护政策。因为有些网站会将你的个人信息出售给第三方。在线时不要向任何人透露个人信息和密码。

我要计算机毕业论文

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范技术

摘 要 主要阐述计算机信息网络攻击和入侵的特点、方法以及其安全防范手段。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安全 防范技术

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含义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具体含义会随着使用者的变化而变化,使用者不同,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要求也就不同。例如从普通使用者的角度来说,可能仅仅希望个人隐私或机密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受到保护,避免被窃听、篡改和伪造;而网络提供商除了关心这些网络信息安全外,还要考虑如何应付突发的自然灾害、军事打击等对网络硬件的破坏,以及在网络出现异常时如何恢复网络通信,保持网络通信的连续性。

从本质上来讲,网络安全包括组成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在网络上传输信息的安全性,使其不致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攻击遭到破坏,网络安全既有技术方面的问题,也有管理方面的问题,两方面相互补充,缺一不可。人为的网络入侵和攻击行为使得网络安全面临新的挑战。

2 计算机网络攻击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攻击具有下述特点:①损失巨大。由于攻击和入侵的对象是网络上的计算机,所以一旦他们取得成功,就会使网络中成千上万台计算机处于瘫痪状态,从而给计算机用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美国每年因计算机犯罪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几百亿美元。平均一起计算机犯罪案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一般案件的几十到几百倍。②威胁社会和国家安全。一些计算机网络攻击者出于各种目的经常把政府要害部门和军事部门的计算机作为攻击目标,从而对社会和国家安全造成威胁。③手段多样,手法隐蔽。计算机攻击的手段可以说五花八门。网络攻击者既可以通过监视网上数据来获取别人的保密信息;也可以通过截取别人的帐号和口令堂而皇之地进入别人的计算机系统;还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绕过人们精心设计好的防火墙等等。这些过程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任何一台联网的计算机完成。因而犯罪不留痕迹,隐蔽性很强。④以软件攻击为主。几乎所有的网络入侵都是通过对软件的截取和攻击从而破坏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它完全不同于人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对某些机器设备进行物理上的摧毁。因此,这一方面导致了计算机犯罪的隐蔽性,另一方面又要求人们对计算机的各种软件(包括计算机通信过程中的信息流)进行严格的保护。

3 计算机网络中的安全缺陷及产生的原因

网络安全缺陷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TCP/IP的脆弱性。因特网的基石是TCP/IP协议。但不幸的是该协议对于网络的安全性考虑得并不多。并且,由于TCP/IP协议是公布于众的,如果人们对TCP/IP很熟悉,就可以利用它的安全缺陷来实施网络攻击。

第二,网络结构的不安全性。因特网是一种网间网技术。它是由无数个局域网所连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当人们用一台主机和另一局域网的主机进行通信时,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互相传送的数据流要经过很多机器重重转发,如果攻击者利用一台处于用户的数据流传输路径上的主机,他就可以劫持用户的数据包。

第三,易被窃听。由于因特网上大多数数据流都没有加密,因此人们利用网上免费提供的工具就很容易对网上的电子邮件、口令和传输的文件进行窃听。

第四,缺乏安全意识。虽然网络中设置了许多安全保护屏障,但人们普遍缺乏安全意识,从而使这些保护措施形同虚设。如人们为了避开防火墙代理服务器的额外认证,进行直接的PPP连接从而避开了防火墙的保护。

4 网络攻击和入侵的主要途径

网络入侵是指网络攻击者通过非法的手段(如破译口令、电子欺骗等)获得非法的权限,并通过使用这些非法的权限使网络攻击者能对被攻击的主机进行非授权的操作。网络入侵的主要途径有:破译口令、IP欺骗和DNS欺骗。

口令是计算机系统抵御入侵者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口令入侵是指使用某些合法用户的帐号和口令登录到目的主机,然后再实施攻击活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必须先得到该主机上的某个合法用户的帐号,然后再进行合法用户口令的破译。获得普通用户帐号的方法很多,如: 利用目标主机的Finger功能:当用Finger命令查询时,主机系统会将保存的用户资料(如用户名、登录时间等)显示在终端或计算机上;利用目标主机的X.500服务:有些主机没有关闭X.500的目录查询服务,也给攻击者提供了获得信息的一条简易途径;从电子邮件地址中收集:有些用户电子邮件地址常会透露其在目标主机上的帐号;查看主机是否有习惯性的帐号:有经验的用户都知道,很多系统会使用一些习惯性的帐号,造成帐号的泄露。

IP欺骗是指攻击者伪造别人的IP地址,让一台计算机假冒另一台计算机以达到蒙混过关的目的。它只能对某些特定的运行TCP/IP的计算机进行入侵。IP欺骗利用了TCP/IP网络协议的脆弱性。在TCP的三次握手过程中,入侵者假冒被入侵主机的信任主机与被入侵主机进行连接,并对被入侵主机所信任的主机发起淹没攻击,使被信任的主机处于瘫痪状态。当主机正在进行远程服务时,网络入侵者最容易获得目标网络的信任关系,从而进行IP欺骗。IP欺骗是建立在对目标网络的信任关系基础之上的。同一网络的计算机彼此都知道对方的地址,它们之间互相信任。由于这种信任关系,这些计算机彼此可以不进行地址的认证而执行远程操作。

域名系统(DNS)是一种用于TCP/IP应用程序的分布式数据库,它提供主机名字和IP地址之间的转换信息。通常,网络用户通过UDP协议和DNS服务器进行通信,而服务器在特定的53端口监听,并返回用户所需的相关信息。DNS协议不对转换或信息性的更新进行身份认证,这使得该协议被人以一些不同的方式加以利用。当攻击者危害DNS服务器并明确地更改主机名—IP地址映射表时,DNS欺骗就会发生。这些改变被写入DNS服务器上的转换表。因而,当一个客户机请求查询时,用户只能得到这个伪造的地址,该地址是一个完全处于攻击者控制下的机器的IP地址。因为网络上的主机都信任DNS服务器,所以一个被破坏的DNS服务器可以将客户引导到非法的服务器,也可以欺骗服务器相信一个IP地址确实属于一个被信任客户。

5 常见的网络攻击及其防范对策

5.1 特洛伊木马

特洛伊木马程序技术是黑客常用的攻击手段。它通过在你的电脑系统隐藏一个会在Windows启动时运行的程序,采用服务器/客户机的运行方式,从而达到在上网时控制你电脑的目的。

特洛伊木马是夹带在执行正常功能的程序中的一段额外操作代码。因为在特洛伊木马中存在这些用户不知道的额外操作代码,因此含有特洛伊木马的程序在执行时,表面上是执行正常的程序,而实际上是在执行用户不希望的程序。特洛伊木马程序包括两个部分,即实现攻击者目的的指令和在网络中传播的指令。特洛伊木马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网络中当人们执行一个含有特洛伊木马的程序时,它能把自己插入一些未被感染的程序中,从而使它们受到感染。此类攻击对计算机的危害极大,通过特洛伊木马,网络攻击者可以读写未经授权的文件,甚至可以获得对被攻击的计算机的控制权。

防止在正常程序中隐藏特洛伊木马的主要方法是人们在生成文件时,对每一个文件进行数字签名,而在运行文件时通过对数字签名的检查来判断文件是否被修改,从而确定文件中是否含有特洛伊木马。避免下载可疑程序并拒绝执行,运用网络扫描软件定期监视内部主机上的监听TCP服务。

5.2 邮件炸弹

电子邮件炸弹是最古老的匿名攻击之一,通过设置一台机器不断的大量的向同一地址发送电子邮件,攻击者能够耗尽接受者网络的带宽,占据邮箱的空间,使用户的存储空间消耗殆尽,从而阻止用户对正常邮件的接收,防碍计算机的正常工作。此种攻击经常出现在网络黑客通过计算机网络对某一目标的报复活动中。

防止邮件炸弹的方法主要有通过配置路由器,有选择地接收电子邮件,对邮件地址进行配置,自动删除来自同一主机的过量或重复的消息,也可使自己的SMTP连接只能达成指定的服务器,从而免受外界邮件的侵袭。5.3 过载攻击

过载攻击是攻击者通过服务器长时间发出大量无用的请求,使被攻击的服务器一直处于繁忙的状态,从而无法满足其他用户的请求。过载攻击中被攻击者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是进程攻击,它是通过大量地进行人为地增大CPU的工作量,耗费CPU的工作时间,使其它的用户一直处于等待状态。

防止过载攻击的方法有:限制单个用户所拥有的最大进程数;杀死一些耗时的进程。然而,不幸的是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通过对单个用户所拥有的最大进程数的限制和耗时进程的删除,会使用户某些正常的请求得不到系统的响应,从而出现类似拒绝服务的现象。通常,管理员可以使用网络监视工具来发现这种攻击,通过主机列表和网络地址列表来分析问题的所在,也可以登录防火墙或路由器来发现攻击究竟是来自于网络外部还是网络内部。另外,还可以让系统自动检查是否过载或者重新启动系统。

5.4 淹没攻击

正常情况下,TCP连接建立要经历3次握手的过程,即客户机向主机发送SYN请求信号;目标主机收到请求信号后向客户机发送SYN/ACK消息;客户机收到SYN/ACK消息后再向主机发送RST信号并断开连接。TCP的这三次握手过程为人们提供了攻击网络的机会。攻击者可以使用一个不存在或当时没有被使用的主机的IP地址,向被攻击主机发出SYN请求信号,当被攻击主机收到SYN请求信号后,它向这台不存在IP地址的伪装主机发出SYN/消息。由于此时主机的IP不存在或当时没有被使用所以无法向主机发送RST,因此,造成被攻击的主机一直处于等待状态,直至超时。如果攻击者不断地向被攻击的主机发送SYN请求,被攻击主机就会一直处于等待状态,从而无法响应其他用户的请求。

对付淹没攻击的最好方法是实时监控系统处于SYN-RECEIVED状态的连接数,当连接数超过某一给定的数值时,实时关闭这些连接。

参考文献

1 胡道元.计算机局域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 朱理森,张守连.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M〕.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2001

3 刘占全.网络管理与防火墙〔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

如何加强网络信息安全

问题一:怎样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标准化建设 加强信息安全建设的几点认识

董振国

信息安全建设是电子政务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承载着大量事关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数据和信息;网络与信息安全不仅关系到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而且已经成为国家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安全保障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政务。

一、强化安全保密意识,高度重视信息安全,是确保政务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条件

目前,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大都是采用开放式的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存在着先天的安全隐患。网络攻击、黑客入侵、病毒泛滥、系统故障、自然灾害、网络窃密和内部人员违规操作等都对电子政务的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因此,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是一项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全局的长期性任务。

我们必须认真贯彻“一手抓电子政务建设,一手抓网络和信息安全”的精神和中办发[2003]27号文件关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充分认识加强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网络和信息安全。这是做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前提条件。“高度重视”首先要领导重视;只有领导重视才能把信息安全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放到重要的位置,才能及时协调解决信息安全工作所面临的诸多难题。其次,要通过加强网络保密知激的普及教育,特别是对县处级以上干部进行网络安全知识培训,大力强化公务员队伍的安全保密意识,使网络信息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不留死角,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运行创造条件。

二、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完善的制度规范,是做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基础

确保政务网络信息安全,必须加强信息安全法制建设和标准化建设,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办事。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信息安全工作尤其如此。如果我们能够坚持建立法制和标准,完善制度和规范并很好地执行,就会把不安全因素和失误降到最低限度,使政务信息安全工作不断登上新的台阶。

为此,一要严格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规范网络行为,维护网络秩序,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法律制度。要加强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抓紧制定急需的信息安全和技术标准,形成与国际标准相衔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安全标准体系。

二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日常工作规范。要根据网络和信息安全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紧密联系本单位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的实际,本着“堵漏、补缺、管用”的原则,抓紧修订、完善和新建信息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切实增强制度的科学性、有用性和可操作性,使信息安全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三要重视安全标准和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有了制度,不能把它束之高阁。不按制度办事,是造成工作失误和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很多不安全因素和工作漏洞都是由于没有按程序办事所造成的。因此,要组织信息化工作人员反复学习有关制度和规范,使他们熟悉和掌握各项制度的基本内容,明白信息安全工作的规矩和方法,自觉用制度约束自己,规范工作。

四要建立完善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激励机制。工作程序、规章制度建立后,必须做到行必循之,把规章制度的每一条、每一款落到实处。执行制度主要靠自觉,但必须有严格的监督检查。要通过监督检查建立信息安全工作的激励机制,把信息安全工作与年度考核评比及“争先创优”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确保各项信息安全工作制度落到实处。各地、各部门要不定期地对本地和本系统的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早解决。

三、建立信息安全组织体系,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是做好政务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关键

调查显示,在实际的......

问题二:如何提升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健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随着企业网络的普及和网络开放性,共享性,互连程度的扩大,网络的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一个安全的计算机网络应该具有可靠性、可用性、完整性、保密性和真实性等特点。计算机网络不仅要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安全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还要保护数据安全。网络安全风险分析 计算机系统本身的脆弱性和通信设施的脆弱性共同构成了计算机网络的潜在威胁。信息网络化使信息公开化、信息利用自由化,其结果是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互动,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发布信息和获取信息。这样,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就成为危害网络发展的核心问题,与外界的因特网连接使信息受侵害的问题尤其严重。 目前企业网络信息的不安全因素来自病毒、黑客、木马、垃圾邮件等几个方面。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危害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安全的破坏性程序。它可以直接破坏计算机数据信息,也可以大量占用磁盘空间、抢占系统资源从而干扰了系统的正常运行。 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企业网络环境的日趋成熟和企业网络应用的增多,病毒的感染、传播的能力和途径也由原来的单一、简单变得复杂、隐蔽,尤其是Internet环境和企业网络环境为病毒传播、生存提供了环境。 黑客攻击已经成为近年来经常发生的事情,网络中服务器被攻击的事件层出不穷。黑客利用计算机系统、网络协议及数据库等方面的漏洞和缺陷,采用破解口令(password cracking)、天窗(trapdoor)、后门(backdoor)、特洛伊木马(Trojan horse)等手段侵入计算机系统,进行信息破坏或占用系统资源,使得用户无法使用自己的机器。一般大型企业的网络都拥有Internet连接,同时对外提供的WWW和EMAIL等服务。因此企业内部网络通过Internet连接外部进行大量的信息交换,而其中大约80%信息是电子邮件,邮件中又有一半以上的邮件是垃圾邮件,这一比例还在逐年上升。 企业局域网内部的信息安全更是不容忽视的。网络内部各节点之间通过网络共享网络资源,就可能因无意中把重要的涉密信息或个人隐私信息存放在共享目录下,因此造成信息泄漏;甚至存在内部人员编写程序通过网络进行传播,或者利用黑客程序入侵他人主机的现象。因此,网络安全不仅要防范外部网,同时更防范内部网。网络安全措施 由此可见,有众多的网络安全风险需要考虑,因此,企业必须采取统一的安全策略来保证网络的安全性。一个完整的安全技术和产品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流量监测、网络加密技术、防火墙、入侵检测、防病毒、漏洞扫描等;而造成安全事件的原因则包括技术因素、管理因素以及安全架构设计上的疏漏等问题。 1.外部入侵的防范措施 (1)网络加密(Ipsec) IP层是TCP/IP网络中最关键的一层,IP作为网络层协议,其安全机制可对其上层的各种应用服务提供透明的覆盖式安全保护。因此,IP安全是整个TCP/IP安全的基础,是网络安全的核心。IPSec是目前唯一一种能为任何形式的Internet通信提供安全保障的协议。IPSec允许提供逐个数据流或者逐个连接的安全,所以能实现非常细致的安全控制。对于用户来说,便可以对于不同的需要定义不同级别地安全保护(即不同保护强度的IPSec通道)。IPSec为网络数据传输提供了数据机密性、数据完整性、数据来源认证、抗重播等安全服务,使得数据在通过公共网络传输时,不用担心被监视、篡改和伪造。 IPSec是通过使用各种加密算法、验证算法、封装协议和一些特殊的安全保护机制来实现这些目的,而这些算法及其参数是保存在进行IPSec通信两端的SA(Secur......

问题三:如何加强网络安全 如果是个人用户,选用好的杀毒软件,平时不要接收或者打开陌生人发的消息链接之类的。

就可以了。如果是很大的网弧你在管理的话,

用好交换机的端口安全和mac绑定等命令,

在设置好ACL和NAT

应该算是很安全了

问题四:如何加强个人信息安全 对于个人的自我保护是网络隐私权保护第一重要环节。网民进行保护网络隐私权的方式有很多。

一是将个人信息与互联网隔离。当某计算机中有重要资料时,最安全的办法就是将该计算机与其他上网的计算机切断连接。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被入侵的 个人数据隐私权侵害和数据库的删除、修改等带来的经济损失。换句话说,网民用来上网的计算机里最好不要存放重要个人信息。这也是目前很多单位通行的做法。 二是传输涉及个人信息的文件时,使用加密技术。在计算机通讯中,采用密码技术将信息隐蔽起来,再将隐蔽后的信息传输出去,使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即 使被窃取或截获,窃取者也不能了解信息的内容,发送方使用加密密钥,通过加密设备或算法,将信息加密后发送出去。接收方在收到密文后,使用解密密钥将密文 解密,恢复为明文。如果传输中有人窃取,他也只能得到无法理解的密文,从而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

三是不要轻易在网络上留下个人信息。网民应该非常小心保护自己的资料,不要随便在网络上泄露包括电子邮箱等个人资料。现在,一些网站要求网民通过登 记来获得某些“会员”服务,还有一些网站通过赠品等方式鼓励网民留下个人资料。网民对此应该十分注意,要养成保密的习惯,仅仅因为表单或应用程序要求填写 私人信息并不意味着你应该自动泄漏这些信息。如果喜欢的话,可以化被动为主动,用一些虚假信息来应付对个人信息的过分要求。当被要求中输入数据时,可以简 单地改动姓名、邮政编号、社会保险号的几个字母,这就会使输入的信息跟虚假的身份相联系,从而 *** 了数据挖掘和特征测验技术。对唯一标识身份类的个人信息 应该更加小心翼翼,不要轻易泄漏。这些信息应该只限于在在线银行业务、护照重新申请或者跟可信的公司和机构打交道的事务中使用。即使一定要留下个人资料, 在填写时也应先确定网站上是否具有保护网民隐私安全的政策和措施。

四是在计算机系统中安装防火墙。防火墙是一种确保网络安全的方法。防火墙可以被安装在一个单独的路由器中,用来过滤不想要的信息包,也可以被安装在路由器和主机中。在保护网络隐私权方面,防火墙主要起着保护个人数据安全和个人网络空间不受到非法侵入和攻击等作用。

五是利用软件,反制Cookie和彻底删除档案文件。如前所述,建立Cookie信息的网站,可以凭借浏览器来读取网民的个人信息,跟踪并收集 网民的上网习惯,对个人隐私权造成威胁和侵害。网民可以采取一些软件技术,来反制Cookie软件。另外,由于一些网站会传送一些不必要的信息给网络使用者的计算机中,因此,网民也可以通过每次上网后清除暂存在内存里的资料,从而保护自己的网络 隐私权。

六是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隐私保护,除了对未成年人进行隐私知识和媒介素养教育外,应在家长或监护人的帮助下,借助相关的软件技术进行。

问题五:如何做好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工作 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了:

1.信息系统边界

信息系统边界是企业信息系统和外界数据交互的边界区域,是保障数据安全的第一道屏障。为了保障信息系统边界的数据安全,需要部署如下安全设备和措施:一要设置高效、安全的防火墙设备,通过访问策略和阻断策略对通过边界的双向流量进行网络侧过滤,阻止不明身份黑客对信息系统的访问。二要部署先进的IPS主动防攻击设备,通过配置网络常见攻击匹配包对双向流量进行应用层的检测,可以有效地降低病毒、蠕虫和木马等攻击风险。三要配备主流的流量控制设备,通过检查异常流量,保护边界出口带宽的正常使用。四要部署边界设备审计系统和日志分析系统,定期采集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的操作日志和运行日志,出具日志报告。通过对日志报告的分析,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对信息系统遭受的攻击、网络边界的规则效用以及设备运行状况进行评估,从而制定下一步相应的安全规划。

2.桌面终端域

桌面终端域由员工桌面工作终端构成,是涉密信息安全事件的温床。桌面终端域安全防护是安全防御的第二道屏障,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桌面终端操作系统安全。公司大部分PC所使用的操作系统是微软公司的Windows XP或者Windows Vista,针对黑客攻击行为,微软公司会定期发布系统安全补丁包。信息内外网应各部署一套微软WSUS补丁服务器,定期统一下载操作系统安全补丁。

二是系统防病毒策略。计算机病毒是电脑系统瘫痪的元凶。防病毒策略由部署在信息内外网的防病毒服务器来实现。在信息内外网各部署一套防病毒服务器,信息内外网PC设备安装防病毒客户端,定期自动从防病毒服务器更新防病毒库。

三是移动存储介质安全。缺乏有效保护的移动介质是传播病毒的有效载体,是泄露公司机密和国家机密的罪魁祸首。公司应部署安全移动存储系统,对U盘进行加密处理。所有员工均使用安全U盘,规避移动介质风险。

3.应用系统域

应用系统域由运行企业应用系统的服务器和存储企业应用数据的数据库组成。应用系统域安全防护是安全防御的第三道屏障。应用系统域和系统边界以及桌面终端之间需要部署防火墙设备,不同安全防护等级的应用系统域之间也需要部署防火墙设备。应用系统维护人员需要认真统计系统的应用情况,提供详实的端口应用情况,制定实用的访问和阻断策略。

问题六:如何保障网络信息安全 保障网络安全的几点做法

1、保障硬件安全

常见的硬件安全保障措施主要有使用UPS电源,以确保网络能够以持续的电压运行;防雷、防水、防火、防盗、防电磁干扰及对存储媒体的安全防护。

2、保障系统安全

安装防病毒软件并及时对系统补丁进行更新,对于不必要的服务及权限尽可能的关闭,对于外来的存储介质一定要先进行病毒查杀后再使用。

3、防御系统及备份恢复系统

利用防火墙可以对不同区域间的访问实施访问控制、身份鉴别和审计等安全功能。入侵检测系统(IPS)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能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

4、安全审计与系统运维

对监控网络内容和已经授权的正常内部网络访问行为,可以实时了解网内各客户机及服务器出现的情况,存在的异常进程及硬件的改变,系统漏洞补丁的修复情况等等。

5、人员管理与制度安全

加强计算机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人员的安全素质以及健全的规章制度和有效、易于操作的网络安全管理平台是做好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条件。

问题七:如何增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趋突出。在网络安全问题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欧洲网络与信息安全局在《提高信息安全意识》中指出:“在所有的信息安全系统框架中,人这个要素往往是最薄弱的环节。只有革新人们陈旧的安全观念和认知文化,才能真正减少信息安全可能存在的隐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增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刻不容缓。

一、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薄弱

大学生是当代网购市场的主力军,多数在校大学生都有网购经验,而他们又因社会经验不足,思想单纯,鉴别能力有限和对网络信息的真实行把握得不够完整等特点,往往成为网购中的受害者。不仅如此,网络很容易泄露个人隐私,包括一些社交网站都必须让登陆者提供真实姓名、电话等个人信息,而这些内容很容易被商家所利用,通过邮件短信等形式发布一些广告,干扰学生的正常学习。然而大学生对自己信息的隐私性把握不住,他们认为填写一些数据不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

二、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

造成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薄弱的原因有很多,既有整个网络环境的问题、学校教育的空缺,也有大学生自身网络素质的问题。 (一) 网络不安全因素比较隐蔽

网络不安全因素的隐蔽性欺骗了大学生。现在有很多学生都有QQ号、网银账号被盗的经历,但是也有很多学生认为没有人企图对他们实施数据盗窃。所以,他们想当然地认为网络安全问题不是普通大学生要注意的事情,网络犯罪分子只对高度机密且有价值的数据、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感兴趣,对普通大学生没有兴趣,因为他们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事实上,网络安全不仅是指网络信息安全,还包括网络设备安全和网络软体安全。由于技术原因,目前的电脑操作系统都存在安全漏洞,入侵者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借助系统漏洞入侵他人电脑,或盗取他人的信息,或借用他人电脑对网络实施恶意攻击。所以,网络安全出了问题不只是个人隐私泄露,也不只是频繁地重装系统的麻烦,而是可能导致经济损失,甚至还可能使自己成为罪犯的替罪羊,陷入到法律纠纷当中。 (二)学校网络安全教育的缺位 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匮乏、网络法律和道德意识淡薄的现状与学校在网络安全教育方面的缺位有着一定的关系。

1.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匮乏。大学生普遍知道诸如防火墙、病毒、木马等网络安全方面的常用术语,有74%的学生知道要给电脑安装防火墙,要定期升级病毒查杀工具。然而,83.6%的学生认为只要有防火墙、防病毒软件等网络安全工具就可以保证他们的安全,却不清楚不良的上网习惯、网络安全工具的不正确使用、系统本身的漏洞等都是危害网络安全的因素。 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在于大学生的网络安全知识一般都是来自于周围的同龄人或互联网,很少是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的。目前,高校一般都开设了公共计算机课程,但是该课程对于网络安全的教育严重滞后,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传授网络安全知识。

网络安全知识的匮乏,使得大学生行走在网络危险的边缘而不自知。随着网络诈骗等犯

罪现象的出现和攀升,有些大学生开始意识到网络安全问题的存在,然而由于自身相关知识的匮乏,以及网络使用的技能不强,使得他们尽管很关注自己的网络安全,但是对网络上层出不穷的窃取和破坏行为常常发现不了,即使发现了也束手无策。 2.大学生网络法律知识空白,网络道德观念模糊。目前,高校一般没有开设专门的网络安全法制教育课程,大学生对于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不太清楚,网络道德观念也比较模糊。在参与网络......

问题八:如何完善互联网信息安全的法律制度 一、网络信息安全立法的系统规划

为了促使网络信息安全立法的基础性工作能够积极有序地进行,我们首先应当做好网络信息安全立法的系统规划,它同时也是有效提高立法水平的关键措施之一。在制定立法的系统规划时,我们需要科学整合立法的所有需求,促使立法之间能够实现相互协调,从而增强立法的预见性、科学性。

其一,立法的目的是促进发展。我们应当明确立法是为了更好地为发展提供规范依据和服务,是为了确保发展能够顺利进行。针对跟网络有联系的部分,我们可以将其归到传统的法律范围内,并尽量通过修订或完善传统法律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如果一些问题必须要通过制定新的法律才能解决,我们再实施新法律的制定也不迟。并且新法律必须具备良好的开放性,能够随时应对新问题的发生。

其二,要重视适度干预手段的运用。为了促使法律可以跟社会的现实需求相适应,我们应当积极改变那些落后的调整方式,将网络信息安全法律制度的完善重点转移到为建设并完善网络信息化服务,争取为网络信息的安全发展扫清障碍,从而通过规范发展来确保发展,并以确保发展来推动发展,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以促进我国网络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形成一个跟网络信息安全的实际需求高度符合的法治文化环境。

其三,要充分考虑立法应当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在立法的具体环节,我们不仅要考虑到消极性法律制定出来将造成的后果,还应当充分考虑积极性法律附带的法律后果。因此,我们不仅要制定出管理性质的法律制度,还要制定出能够促进网络信息产业及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持续发展的法律制度,并涉及一些必要的、能够积极推动我国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二、完善我国网络信息安全法律制度的具体措施

(一)及时更新我国网络信息的立法观念

当下,一些发展中国家及大多数发达国家正主动参与制定网络信息化的国际规则,尤其是电子商务的立法,这些国家的参与热情最高,欧盟、美国及日本正在想方设法将自己制定的立法草案发展成为全球网络信息立法的范本,其他国家也在加强对立法发言权的争取,于是国际电子商务规则的统一出台是我们指日可待的事情。从这一紧张且迫切的国际形势来看,中国在实施网络信息化立法时应当要适度超前我国实际的网络信息化发展进程,及时更新我国网络信息的立法观念,勇于吸取发达国家先进的立法经验,加快建设网络信息安全立法的速度,尽快将国内的网络信息化立法完善。与此同时,我国也应当积极争取在制定国际网络信息化规则时享有更多的发言权,切实将中国的利益维护好。

(二)加强研究我国网络信息的立法理论

发展到今天,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国人在从事我国网络信息化的理论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为完善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制度奠定了必要的理论依据。然而,这些研究工作并不具备必要的组织及协调,在力度和深度上都远远不够,至今也没有得出实际的法律草案,根本无法跟立法的需求相符。为了配合法律制度的完善,我们需要更加系统、更加深入地研究立法理论。具体地,我们要做好两个主要的工作:其一,建议我国的一些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成立专门的学术研讨会,针对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政策进行研究,掀起我国研究立法理论的热潮,积极推动网络信息立法的实现。其二,积极研究国外的网络信息立法,借鉴其中较先进的法律体系及经验,同时要处理好网络信息安全立法跟其他法律之间的关系。

(三)积极移植国外先进的网络信息法规

跟中国相比,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更早进行网络信息立法的研究和实践,并已经制定出很多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制度,个别发达国家甚至已经构建了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法律体系。所以,我们应提高对国外新的信息立法的关注......

问题九:如何有效的解决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一、家层面尽快提具战略眼光家中国络安全计划充研究析家信息领域利益所面临内外部威胁结合我情制定计划能全面加强指导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社各领域中国络安全防范体系并投入足够资金加强关键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保护 二、建立效家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改变原职能匹配、重叠、交叉相互冲突等合理状况提高 *** 管理职能效率 三、加快台相关律规改变目前些相关律规太笼统、缺乏操作性现状各种信息主体权利、义务律责任做明晰律界定 四、信息技术尤其信息安全关键产品研发面提供全局性具超前意识发展目标相关产业政策保障信息技术产业信息安全产品市场序发展 5、加强我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功能齐备、全局协调安全技术平台(包括应中国响应、技术防范公共密钥基础设施(PKI)等系统)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相互支撑配

问题十:怎样实现信息安全? 我觉得应该从三个角度去实现:网民、企业、国家。

网民们、企业:

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网民、企业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薄弱是信息安全不断受威胁的重要原因。目前,网民和企业虽有一定的认知网络安全知识,但却没能将其有效转化为安全防范意识,更少落实在网络行为上。很少能做到未雨绸缪,经常是待到网络安全事故发生了,已造成巨大财产损失才会去想到要落实、安装网络安全管理这些安全防护系统。

2. 国家:

(1)网络立法不完善:中国在网络社会的立法并不完善且层级不高。一些专家指出,中国还没有形成使用成熟的网络社会法理原则,网络法律仍然沿用或套用物理世界的法理逻辑。在信息安全立法上,缺乏统一的立法规划,现有立法层次较低,以部门规章为主,立法之间协调性和相通性不够,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 (2)核心技术的缺失

无论是PC端还是移动端,中国都大量使用美国操作系统。中国在PC时代被微软垄断的局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又被另一家美国巨头谷歌复制。由于操作系统掌握最底层、最核心的权限,如果美国意图利用在操作系统上的优势窃取中国信息,犹如探囊取物。

所以只有三管齐下才能做好信息安全!

(1)首先应运用媒体、教育的方式提高广大网民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再者国家应加快完善我国网络立法制度。值得高兴的是:为确保国家的安全性和核心系统的可控性,国家网信办发布网络设备安全审查制度,规定重点应用部门需采购和使用通过安全审查的产品。

(2)但是作为网络攻击的主要受害国,不能只依靠网络安全审查制度,须从根本上提升中国网络安全自我防护能力,用自主可控的国产软硬件和服务来替代进口产品。因国情,所以一时间要自主研发出和大面积的普及高端服务器等核心硬件设备和操作系统软件也是不可能。

(3)所以现在一些企事业、 *** 单位已大面积的开始部署国产信息化网络安全管理设备,如像UniNAC网络准入控制、数据防泄露这类网络安全管理监控系统等等。用这类管理系统,达到对各个终端的安全状态,对重要级敏感数据的访问行为、传播进行有效监控,及时发现违反安全策略的事件并实时告警、记录、进行安全事件定位分析,准确掌握网络系统的安全状态的作用。确保我们的网络安全。

信息时代对教育的影响

要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和交流,就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教育正在产生日益深刻的影响。下面是我整理的信息时代对教育的影响,欢迎阅览。

信息时代对教育的影响 篇1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信息时代给。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信息教育、培养学习者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本文主要论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信息时代网络教育的突出特点、网络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影响和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而着重点在于网络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影响。

对此影响从师生关系、教学方式和教育观念加以深入具体地分析,最后阐释了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互补相长的辨证关系。

关键词:

网络教育 传统教育 影响互补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而网络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基于网络技术的网络教育应运而生。上世纪90年代末,教育部推出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拉开了网络教育的帷幕。

新千年伊始,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则标志着网络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新时代新形势伴随着新问题:网络教育的突出特征如何?网络教育对传统教育产生哪些影响?二者的关系怎样正确看待?本文不揣浅陋,意在对上述问题略作探讨。

一、网络教育的突出特点

所谓网络教育就是把技术层面和行为层面相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构建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在网络教育中,学习资源在最大范围内共享,形成最佳教育环境,保证学生个性张扬、思维创新的空间。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较,有以下特点:

(一)交互性和开放性。在网络教育中,师生的双向互动、实时互动得到了加强。在与学生的交往和交流方面,教师少了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通过邮件或实时聊天的形式接收教师传来的教育信息。

接受教师的个别辅导,也可以向教师反馈教学信息;教师则根据学生随时发送的教学信息不断调整和改善教学,促进教学网络全方位的能动性的实时交互,使师生之间的不间断的交流成为可能,促进教学相长。

网络教育由于技术上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表现出极大的开放性。网络教育可以是实时的或非实时的,在线的或非在线的。网络教育使受教育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接受网络学习,且网络教育对所有个体都是开放的。个体不会因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被拒之门外,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教育。

(二 )虚拟性和共享性。网络教育是虚拟的教育,它没有真正实物形态的教室等教育场所。受教育者不必每天去教室,只需进行键盘操作。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电子课本、案例等,在网络上开展实时或非实时的教学,同时利用后台管理系统对学生的作业、测试进行监控。网络中的资源是共享的,可以为网络用户所有。

网络资源是数字化资源,它不是少数人的特权。因特网上有人类迄今为止最丰富的教育资源,任何人可以通过任何地点的因特网终端进入网络,享用网络资源。网络中的数据库、图书馆、信息库等都可以为用户所用。

( 三 )个性化和多样化。网络教育是基于个性的教育。学习者在网络中点击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自主学习探索。他们又可以不受到主流文化和意识的控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视角来理解知识、发展个性、开发创新思维。

二、网络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影响

( 一 )网络教育解构了传统的师生关系。网络教育的出现使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网络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互动的网络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

缺乏了真正实物态的教室和学校,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复存在。教学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角色在网络教育中的转变,由知识学习的指导者、文化知识的传授者、课程教材的执行者和教育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未来生活的设计者、知识体系的建构者、课程教材的研究者和人际关系的艺术家。网络教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 二 )网络教育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网络教育中的教学是以传者和受者相互作用的形式,以信息内容为主要认识对象,以自主的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在传统教育中,学生是以班级的方式同时同地学习,学生彼此互相影响,互相交流,共同参与。

在网络教育中,时空的彼此分离决定了学生采取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个别化学习,很少受到教师和他人的干涉。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己的生活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进度,安排如何学习。网络教育的教学方式的独特处还体现在技术媒体的应用上。传统教育中,教师主要借助黑板、粉笔、课本等辅助媒体,同时运用自己的语言、非言语行为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网络教育中技术媒体代替了传统的口头传授,教师主要依靠技术媒体传播教学信息,如教学软件、电子邮件、网上讨论、数据文件和数据库、在线学习管理系统等。

( 三 ) 网络教育更新了传统的教育观念。网络教育的出现为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提供可能实现的空间,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从网络教育中受益并把学习贯穿一生。网络教育改变传统教育中片面注重现实、追求已有知识的观点。

教育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我们今天把重点放在教育与学习的过程上,而不是放在传统教育学的教学原则上。网络教育有利于把学习中的'他教转变为自教,网络教育中没有教师的压力和外在事物的干涉,学习完全自主。

学生要想获取知识,只有自己去网络中寻求,去自主选择。网络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不断解构原有的知识体系,不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互补相长

( 一 ) 网络教育益于开发学生的智商,传统教育益于培养学生的情商。网络教育中的信息异常丰富,教学信息的多元化,可以激发学生对现代科学的向往。学生在网络中不仅要接受信息,还要对信息进行判断、分析与综合。

当学生从传统教育耗时重复的任务中解脱出来后,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学习和创造。虽然网络教育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但是网络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情商上却有较大的困难,因为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不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如果忽视学生情商的培养将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传统教育可以弥补网络教育的这一不足。

传统教育十分重视学生情商的培养,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规范、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事的原则,以便在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

( 二 ) 网络教育益于培养学生的自我,传统教育益于发展学生的协作。网络教育中学生往往是单独学习,单独解决问题,有很强的独立性: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不是求助于教师,更多的是在网络中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

但独立性发展到一定程度,也有可能向自我中心转变。当一个人过度相信自己,就听不进他人的意见,不能与他人合作。

现代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使得各项任务绝非个人就能完成,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显得尤其重要。传统教育中学生和教师彼此互相联系,经常交流,经常从事同一活动,接触的时间很多,彼此之间也更容易沟通,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经常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得到体验,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日益增强。这将为学生今后进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三 ) 网络教育益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传统教育益于形成学生的观念。网络教育中没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可以置疑权威、调查研究并进行考证,可以把自己的新观点、新想法公布在网络中,真正做到个性张扬。

然而网络教育的开放性也影响到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学生的价值观对学生的行为有很强的指导性。网络教育中没有规范价值,面对各种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学生很容易迷失其中,形成不良的价值观。如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电脑黑客。

且过度上网容易使学生逃避现实,形成网上依赖综合症。传统教育则不同,学生接受的教育材料是经过严格筛选考证的,不符合社会规范、道德标准与法律范畴的内容一般不会出现在教材中,且学生的日常行为受到教师的严格监控。如果出现不符合规范的行为,教师会运用教师权力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纠正。

总之,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彼此不可取代,而应取长补短,相辅相成。网络教育是传统教育的补充,它只有与传统教育相结合,才能全面完成教育的使命;而传统教育只有借助于网络教育才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化、独立性的发展,实现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

信息时代对教育的影响 篇2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信息化浪潮推进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教育体制和模式也受到巨大冲击。信息化对教育带来了革命性影响,推动着教育不断创新发展。

信息化改变教育环境。在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校园、课堂等教育环境将转变为由网络架构、数字技术和智能设备所组成的新型教育环境。在新的教育环境中,全社会的教育资源将得到最大程度的整合,形成一个开放的教育平台,进而产生新的教育教学规律。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育者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工具,更需要用信息化的理念审视和指导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领域。

信息化改变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育教学的完成必须依托于学校等实体。而在信息化环境下,教育系统将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校园,传统学校、网络学院、虚拟开放大学等共同构成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受教育者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面授方式获得知识,还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足不出户异地接受教育,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学生和教师可以同时在一个虚拟的教室中进行课程学习和讨论。电子学校将融入我们的生活。

信息化推动教育改革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加快了教育改革创新步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入网络技术,能够有力促进教育系统的重新组合和社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近年来,学校作为主要的教育机构,大力推进信息化进程,配备信息化装备,并在教学、科研、教学教务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推动了教育改革与转型。着眼于这种趋势,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实施了远程教育工程,其目的就是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开放式的教育网络,最大程度地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信息化改变教育评价标准。知识和人才是传统教育评价体系中的基本概念。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的应用更为重要,信息化环境下的知识观更强调“怎么做”。因此,传统以知识拥有量和知识运用能力为判断标准的人才观将被素质型人才观所代替。素质型人才观更加注重人才的信息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协作精神、适应能力。在信息化时代,道德是人才的灵魂,体力和智力是人才的基础,信息和网络能力是人才的主要特点,而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的主要目的。

2010年,我国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抓住教育信息化的机遇,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必须加强基础教育数字化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同时,建立科学规范的体制机制,为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信息时代对教育的影响 篇3

一、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带来整个教育思想、模式和方法的一场深刻革命。围绕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

1.信息技术对教育观念的冲击,表现为人们对学校概念的改变。在信息社会中,学生可以足不出户,在家 庭电脑上接受优秀教师的教育和辅导,也可以利用全球信息库,随意查阅世界各地电子图书馆的有关信息。学 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由学校转移到家庭或工作场所,这一转移将使中小学教育打破了时空范围的限制,产生开 放性的中小学远程教育模式,分布于不同地方的学生和教师可以同时坐在一“虚拟教室”中进行学习、讨论, 这一变化将打破“学校中心”或“课堂中心”。信息社会的教育将是一个“人选择教育”的社会。

2.信息技术将改变教师的角色。由于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渠道,一个人获取必要知识所花 费的时间越来越短,教师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学生个性、品格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及时清除心理障碍,指导学生养成高尚的情操、健全的心理,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在课堂教 学中,教师由知识的讲解者、传递者,变成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还有一部分教师将由直 接教学转为间接教学,由幕前转为幕后,成为教育软件的编制者、管理者、服务者。

3.信息技术使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学习活动更加灵活多样。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教育技术在知 识表示这一基础方面的重大突破。知识可以用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图形等多媒体表示,丰富多彩 的世界都可以被模拟仿真,可以出现虚拟世界。也就是说,所有学科教学都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如果说过去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只能采取班级制的集体教学模式,无法真正作到“因材施教”的话, 在今天有了电脑、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的条件下,个别化教学模式、小组协作学习模式、远程实时交互的 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在线讨论等等,就有了实现的可能。信息技术将“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 ”,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积极。

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一)信息技术在中小学应用的层次

1.作为学习的对象:教会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如果承认21世纪是信息社会的话,那么,21世纪 的人才至少应具有和信息社会接口的能力。如果生活在信息社会中,你不会用计算机,不会用网络,那么你就 无法和这个社会相融。中小学校设置的计算机课程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学习与应用信息技术 的兴趣和意识,帮助他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教会学生如何收集、利用、交换、共享、制作 、保护信息,使学生能适应信息社会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

2.作为传统教育的辅助工具:它强调信息技术与各科课程融合,找到它在课程的哪些地方能增强学习的效 果,能使教师和学生做到用其他方法做不到的事情。

3.构建新型的学习模式:创造新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探讨新的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应体现 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探究式、问题解决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突出多样化个性化的个体学习行为。

4.促进全面教改:基于信息技术对教育目标、内容、模式、组织形式做根本性的改革。

(二)校园多媒体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

1.多媒体综合教室:在该教室中可以实现多媒体组合教学。在该模式下,教师可以边讲解边操作,结合教 学内容展示事例,创设情景,呈现过程,提供示范。该系统适用于各学科的班级教学,能较好地解决演示教学 问题,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发挥。缺点是学生只能看和听,而不能“做”,学生的反馈信息只能靠教师察言观色 ,设疑提问方式获得。

2.多媒体电子教室:在该教室中, 无论任何形式的教学信息, 如CD-ROM、CAI课件、计算机应用程序、教 学录像、录音、投影、 实物等,均能实时播放,实现教学演示、示范、讲解功能。广播过程中,教学信息可以 同步传送给全体学生,或部分学生,或个别学生,实现了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别化教学。教师可以不离开 座位,观察任何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监听学生之间的讨论,使教师能及时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控教 学进程。教师还能够对学生的操作、学习过程进行远程遥控,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辅导。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 不懂的问题,可以呼叫教师请求辅导。教师在监听、监看过程中,如发现问题,也可以接通学生机进行个别辅导。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无疑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双翼,我们的教师将遨游在更广阔的教育天地,将越飞越高。

信息时代对教育的影响 篇4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发展的动力,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与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之一。因此,认识知识、信息及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对教育发展及其前景都会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知识与信息在信息时代的价值

世界正处在一个信息与通信技术大变革的时代。知识与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日益广泛深入地渗入到经济、文化、政治等活动中。知识与信息是信息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是信息社会的必需。知识与信息对于信息社会,好比鲜血对于人体一样重要。没有知识,没有信息的流通,信息社会就会崩溃,人类社会就会陷入历史倒退的危机。知识与信息是与信息社会相伴随的信息经济的主要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信息社会的财富。拥有知识与信息就拥有发展的优势与机会。但是,知识、信息与自然资源存在本质上的差别。

首先,知识与信息具有时效性。知识与信息是不断更新的,今日之拥有并不保证它会永远存在下去。因此,知识与信息的拥有是一千不断进取的过程。

其次,知识与信息具有共享性,是可以分享和再生产的资源。知识与信息的能量只有在传播与应用的过程中才能释放出来。因此,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与途径,是在信息社会中拥有发展的机会和优势的关键所在,而社会的信息技术水平将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决定因素和衡量标准。现代信息技术已将“地球村”的假说变为现实。在许多领域中,物理意义上的空间距离已不再是影响获取产品与服务的因素。遥距医疗、遥距教育、遥距购物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时空限制的遥距模式代表着全球化的遥距经济的诞生。

二、信息技术对教育内容的影响

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学习革命,其中首当其;中的就是教育内容的改革与革命。现代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逐渐普及,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知识来源。信息时代的学生,不仅仅从包括家庭、社会、学校在内的本土文化环境以及书本中吸收知识,而且可通过卫星电视、国际互联网,从跨文化、跨时空的电子信息资源中汲取知识。知识资源的拓展,提供了学生发展的更广阔的天地,也向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使学生在广阔的电子空间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成为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首先,信息时代需要有知识的人才。人类知识财富需要代代相传,传授前人积累的知识仍然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信息社会的知识时效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知识更新的周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短。因此,知识的拥有不仅止于对前人积累的知识的继承,更重要的是对新知识的更新。

其次,信息社会不但要求会学习的人才,同时还需要具有协作能力的人才。人们通常认为整天与计算机打交道令人朱去情感,失去人际协作能力。由此推出信息社会中只需要与机器打交道,不需要感情,不需要人际协作的结论。其实不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虽然减少了人际交流的机会,但是并不意味着降低了人际沟通和协作的重要性。如果说工业化中采用机器的结果是以流水线的集体劳作方式代替了个体劳动方式,从而显示人际协作的重要性,那么,信息社会中的遥距模式,是以网络化的更为精密的系统协调代替了流水线式的协调。纪律观念、分工合作观念、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协调等都是信息社会中的人们必须具备的能力与品质。美国与澳大利亚等国家从小学开始就常出一些题目,分工合作,进行解答,然后教师在小组之间进行评比,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再次,信息社会需要身心健康的人才,无论在什么社会,人都必须学会生存。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就是能够适应环境。因此,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就是适应环境的能力。信息技术加快了整个社会的活动节奏,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能在信息社会中生存与发展。近年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出现的青少年吸毒率、自杀率、犯罪率上升的现象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可见,技术的高度发达可以提高物质文明水平,而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建设则非技术之所能及。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是教育的时代使命。

三、信息技术对教学方法的影响

一位心理学家认为,知识并不是简单地由教师传递给学生,而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在大脑中主动地进行建构而形成。信息时代的学习环境,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来源,超文本计算机教学软件和互联网信息系统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学习的主动性。信息技术和与其相伴随的学习环境必然带来教学方法上的革命。信息时代的教与学的方法将产生根本的变革。

第一,教师的“讲”变为“导”。曾经有入怀疑信息时代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软件将会代替教师的角色,其实不然,信息时代教师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角色。但是,教的方法已经有本质上的变革。“教”师应该变为“导”师。工业革命以前,一个人可以通晓百科,一位老师可以包揽从天文地理到人文科技的所有课程,随着人类知识的积累、丰富,出现了分科教学的学校教育。一个人可以成为物理学家、化学家,而通晓百科的通才已经不可能存在了。信息时代,信息与知识的爆炸性膨胀,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避免不断的知识更新,以求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即使是对着十来岁的小学生,也不一定样样都比学生懂得多。因此,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课应该变为向导式的引导。教师在介绍了基本的知识以后,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与探索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以及丰富的信息资源的作用,达到教学效果的质与量的高水平。

第二,学生的“听”变为“学”。信息时代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因而具有更大的创造性。信息时代,教科书与教师不是仅有的知识来源,学生除了从课堂上学习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运用学习的技能,从丰富的学习资源中探索与汲取知识。这种建立在学生兴趣与自觉性上的学习,学生所获得的矢口识将会更力口深刻、巩固。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和挑战,这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新世纪的教育改革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田震清、尹冰心著《论信息技术对21世纪教育观念的影响》,原载于《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

[2]南国农著《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上)》,原载于《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8月。

[3]潘克明著《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构建新型教育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原载于《人民教育》,1999年12月。

上网对青少年的危害 要举事例

上网的危害

一,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在威胁。互联网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虽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青少年在互联网上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这使得他们头脑中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突,使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倾斜,甚至盲从西方。长此以往,对于我国青少年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必将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国家的政治安定显然是一种潜在的巨大威胁。

二,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

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与现实的社会

生活不同,青少年在网上面对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

它不仅满足了青少年尽早尽快占有各种信息的需要,

也给人际交往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且不必承

担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责任。虚拟世界的这些特点,

使得不少青少年宁可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

愿面对现实生活。而无限制地泡在网上将对日常学

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荒废学业。

三,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当前,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集中到两点,一是某些人实施诸如诈骗或性侵害之类的犯罪;另一方面就是黄色垃圾对青少年的危害。据有关专家调查,因特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 网络使色情内容更容易传播。据不完全统计,60%的青少年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但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一步寻找类似信息,从而深陷其中。调查还显示,在接触过网络上色情内容的青少年中,有90%以上有性犯罪行为或动机。

不容置疑,目前部分家长反对青少年上网有很充足的理由,君不见发生在我们身旁的事例,张三因沉迷游戏而被迫辍学,李四因QQ而和网友跑了,某某几天几夜上网昏倒在网吧等等,各家报纸、电视无不口诛笔伐上网的危害,然而,网络的魅力始终吸引着意志薄弱的青少年放弃基础理论学习,总是梦想不通过艰苦的努力,就可以轻松地摘取桃子,这是一种梦想。

一名学生因玩“传奇”而把另一名学生用刀砍死的实例。事情是这样:一名中学生在网吧玩“传奇”,因总是杀不死人,挣不了积分,越玩越恼火,正在烦恼之时,旁边一名学生嘲笑他真笨,于是这名学生恼羞成怒地拿起刀照着嘲笑他的学生砍去,变态的心理使得这名学生无端地发泄,致使他人惨死在刀下,造成了终身遗憾。 还有一位13岁的学生因沉迷于电脑游戏,从楼上跳下时还学着"大侠"飞的动作.结果摔死了.

自己买书来看,能考过软考吗?

自学软考,能不能通过考试得看个人的情况了,不是每个人都能自学软考成功取证的。建议是选择51cto平台进行一定的学习之后,通过的软考。考试前期一有空就刷视频,每天规定自己一定要当天掌握哪些知识点,遇到错题也会及时归类在错题本上,我们的老师也会分享给我们相关的考试答题技巧,告诉我们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按照老师说的去学习知识点和进行复习,果然是很有用的。考试的时候也有遇到类似的题型,百度也有很多相关信息。【软考名师薛大龙课程免费试学】

更多关于软考的问题,可以咨询51CTO学堂,51CTO学堂操作系统频道,由操作系统技术领域专家录制windows,linux,unix,dos等各类操作系统的安装使用技术视频教程,专家讲师亲自答疑,在线评测。51CTO学堂考试认证频道,具有全面的微软、思科、软考、Oracle、SUN、IBM、Novell、H3C、PMI、Redhat、EXIN等证书考试资源视频大全。51CTO学堂网路安全提供最热门的网络安全资讯、黑客攻防技术,致力于在线培训电脑技术高手,网站集网络管理,路由交换,系统集成,安全技术,通信技术等网络信息技术视频,从基础到高端,是学习网络技术的最佳在线学习平台。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